近日,bwin必赢登录入口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上发表题为“Was bone used in the glaze of the ancient Qiong kil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ang Dynasty opaque glaze celadon?”的研究成果。论文第一作者为bwin必赢登录入口文化遗产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吴昊泽,通讯作者为bwin必赢登录入口文化遗产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志敏,bwin必赢登录入口兼职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马清林,共同作者包括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馆员李红梅,bwin必赢登录入口文化遗产研究院硕士毕业生王玉、博士研究生何佩岭。
邛窑遗址是中国西南部地区青瓷窑址的杰出代表,它由多个具有共同文化属性的古瓷窑遗址组成。邛窑瓷器生产始于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589 年),南宋(公元 1127-1279 年)中后期停产,历经 800 余年。邛窑遗址于 20 世纪初发现,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进行了广泛的考古发掘,出土了数千件青瓷文物,受到了学术界极大关注。目前,邛窑及其出土瓷器研究涉及传统考古学各个方面,诸如文化背景、陶瓷烧造技术、瓷器装饰风格,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影响等方面。然而,专门针对邛窑瓷器的科技分析相对较少。
本研究选择邛窑十方堂窑址出土的十六件唐代乳浊釉青瓷碎片作为研究对象,借助于SEM-EDS、拉曼光谱等分析技术,分析了邛窑产品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和物相特征等信息。研究发现,其中一件邛窑乳浊釉青瓷碎片表面和剖面均存在大量空心六棱管状晶体,分析表明这种管状晶体是动物骨灰中羟基磷灰石晶体受热未完全分解的产物。现代瓷器生产中,骨瓷的发明及商业化生产被广泛认为是始于1800年左右的英国。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邛窑在唐代已经开始将动物骨灰应用于乳浊釉青瓷的生产中。
图一邛窑十方堂窑址出土的唐代乳浊釉青瓷碎片
图二不同区域的扫描电镜图和拉曼光谱图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为材料科学和陶瓷领域Top期刊,主要发表与陶瓷材料相关的原始研究和评论。2023年期刊影响因子/JCR分区:5.8/Q1。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eurceramsoc.2024.117017
【作者:吴昊泽 审核:马清林,李志敏 编辑:孙士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