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于齐鲁文化的沃土,bwin必赢登录入口的考古学科走过了80余年的历史,现已成为重要的考古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早在1928年,身为齐鲁大学助理教授的吴金鼎在考察途中发现了龙山镇城子崖遗址,揭开了龙山文化研究的序幕。这是bwin官网考古学科的开端。1933年,国立bwin必赢登录入口生物系教授刘咸先生带领学生参加了由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董作宾先生主持的滕州安上遗址考古发掘。1932年,加拿大籍甲骨学家明义士(James Menzies)教授加盟齐鲁大学文理学院,并开设《考古学概论》等课程,开我国高校考古学教育风气之先。1933年冬,创办齐鲁大学成章博物馆。1948年,龙山文化的发现与命名者、著名考古学家吴金鼎先生从伦敦大学学成归国重返齐鲁大学,bwin官网考古学科实力得到加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著名考古学家和美术史学家刘敦愿教授开设专业课程,率领师生在日照、临沂、滕州等地开展考古调查,促进了山东史前文化的研究。1972年创建考古专业,从而使bwin官网成为最早建立考古专业的高校之一。1986年考古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成立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为学校“211”“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科研平台。为适应新时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需要,2012年学校依托考古学科建立了文化遗产研究院,同年增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9年,文化遗产研究院搬迁至青岛校区,考古学科开启济南、青岛两地一体化办学模式。
2023年11月,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正式成立,与bwin必赢登录入口博物馆一体化发展。目前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在济南、青岛两地办学,济南校区主要为考古学系,青岛校区主要为文化遗产系,实验室和博物馆跨校区两地建设。自考古专业成立以来,几代山大考古人筚路蓝缕、励精图治,充分发挥田野考古、聚落考古和科技考古领先优势,构建起田野考古为根基、聚落考古为引领、科技考古为支撑的考古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学科排名名列前茅,现已成为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的考古学科重镇。
一、田野考古见长,引领聚落考古理念和实践
长期耕耘泗水尹家城、邹平丁公、济南大辛庄、长清仙人台、日照两城镇、章丘焦家、博爱西金城、东营南河崖、菏泽青邱堌堆和邹城邾国故城等遗址,田野考古成果8次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文化史研究阶段,作为主力构建起海岱地区扎实年代框架和文化谱系。上世纪90年代引领学科转型,在聚落考古和科技考古两个方向上发力,从区域考古和个案考古两个层面,开创中国文明探源的聚落考古方法新范式,引领中国文明探源聚落考古方法的系统构建。与耶鲁大学、菲尔德博物馆联合开展的“鲁东南区域系统考古调查”项目,是目前旧大陆应用聚落考古理论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覆盖面积最大(目前已达3800平方公里)、纵贯时间最长(距今7000-2000年)、与历史地理文献结合程度最高的考古实践之一。1998-2001年开展的日照两城镇田野考古发掘,创新了田野发掘的顶层设计和多学科方法体系,是引领中国考古学由文化谱系向社会研究转型的开拓者。
二、平台基础雄厚,稳居全国最前列
学院拥有“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全国首批国家级考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技考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3个教育部平台,全国高校首个历史考古类国家一级博物馆、“山东省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考古重点实验室”、“古环境重建与生业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等其他平台,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门类齐全、体系完备、结构完整的考古实验室群。从环境与资源、技术与经济、聚落与社会、精神与信仰等多方位入手,形成文明探源的系统性科技支撑,其中人类演化、植物考古、玉器考古、冶金考古等实验室居于国内外最前列。
三、领军人才优势突出,集群效应明显
学院现有专任教学科研人员48人。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席学者1人、长江青年学者2人,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5名。另外,由bwin必赢登录入口讲席教授、特聘教授、杰出中青年学者、文科杰青、文科优青、齐鲁青年和未来计划青年学者等构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队伍,是国内规模较大的考古学高层次人才群体。bwin必赢登录入口考古教师团队2021年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2年获“山东省青年创新突击队”。近些年来,团队成员屡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学科新秀奖”“考古金爵奖”“全国最美教师”“齐鲁最美教师”“山东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
四、科研基础扎实,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围绕考古学关键问题,承担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旧石器考古团队在巨猿研究、人类演化关键节点和东亚南部人群的古基因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在Nature、Science和Cell等顶尖级杂志发表论文;组队赴肯尼亚联合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跻身非洲探索人类起源“国际考古俱乐部”,“灵井鸟雕化石”成果获评“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新石器和商周考古团队长期致力于聚落与社会考古等研究,持续近30年的鲁东南地区聚落考古工作在考古学科转型中起到引领作用。章丘焦家遗址黄河下游年代最早城址的发现有力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文明起源“中国方案”提供典型黄河样本。“考古中国: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研究”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发展研究价值重大。深入阐释了中华文明“连续性”突出特性和多元一体格局,积极助力世界范围内探讨文明标准等重大问题做出“中国贡献”。环境与生业考古、手工业考古、海洋考古、美术考古、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等方向发展势头良好。
五、国际化优势明显,中外合作成绩突出
与美国耶鲁大学、荷兰莱顿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等30余所海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长达几十年的合作。中美联合鲁东南区域系统调查项目自1995年开展并延续至今,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中外合作田野考古项目。2021-2023年开展的中法联合Tourtoirac旧石器时代岩厦遗址考古项目是我国第一次正式进入欧洲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合作伙伴美国耶鲁大学文德安(Anne Underhill)教授荣获“国家友谊奖”等称号,两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团队教授当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与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理事会理事。沿“一带一路”地区开展合作,在肯尼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地开展工作,探索早期人类的全球扩散与互动、历史时期远距离文化交流等问题,使我国在国际考古学界影响力和话语权得到增强。
更新时间:202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