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研究进展丨中国南方最晚中新世猿类(禄丰古猿)的牙齿微痕及饮食

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25-03-17点击次数:

近日,bwin必赢登录入口文化遗产研究院人类演化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上发表了题为“Dental microwear and diet of the latest Miocene ape in southern China (Lufengpithecus lufengensis)”(中国南方最晚中新世猿类禄丰古猿的牙齿微痕及饮食)的研究论文,首次明确了中新世禄丰古猿的觅食策略。论文第一作者为bwin必赢登录入口文化遗产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范窅彬,bwin必赢登录入口文化遗产研究院王伟教授和美国阿肯色大学Peter S. Ungar教授为共同通讯。共同作者包括文化遗产研究院廖卫副研究员、美国夏威夷大学Christopher J. Bae教授、禄丰恐龙博物馆刘建荣副研究馆员和丁佳慧馆员。

禄丰古猿是中国南方已知的生存到晚中新世时期最后一种猿类,它最后出现在中新世末气候和环境变化较为剧烈的时期。了解其饮食策略有助于揭示其在环境变化中的适应能力。先前的研究基于牙齿形态学推测禄丰古猿可能食用一些坚韧的食物,但缺乏直接证据支持其食物选择。本文通过牙齿微磨损纹理分析,旨在提供禄丰古猿实际饮食的直接证据,并探讨其饮食是否包括坚韧的食物(如树叶)以及其厚牙釉质的功能适应性。

图1 禄丰古猿化石地点和最晚年代以及环境变化情况

本研究的样品来自中国云南禄丰石灰坝遗址,年代为6.9-6.2百万年前(图1)。选择咬合面保存状况较好的臼齿样本制作高精度模型(n=10),使用白光共聚焦轮廓仪(white-light confocal profilometry)扫描复制品(图2),再利用尺度敏感分形分析软件(scale-sensitive fractal analysis)生成牙齿微磨损纹理的复杂性和各向异性数据。将禄丰古猿的数据与已知食性的现生灵长类物种的微磨损纹理数据进行对比,共分为两个对比组:不同食性基准组(包括食叶、食果、食草和硬质食物消费者)(图3)和韧性食物基准组(食叶为主,不同比例的其他食物)(图4)通过多变量方差分析(MANOVA)、单变量方差分析(ANOVA)和事后检验,比较禄丰古猿与现生灵长类在微磨损纹理上的差异,评估其饮食习性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图2 L149-4扫描区域和牙齿微痕纹理

图3 不同食性基准组微痕纹理数据对比

图4 韧性食物基准组微痕纹理数据对比

禄丰古猿的牙齿微磨损纹理显示其与现生栗红叶猴(Presbytis rubicunda)的饮食偏好和范围均高度相似,表明其饮食中可能包含大量坚韧的食物(如树叶和具有韧性的种子等)。禄丰古猿生活在晚中新世中国南方以森林为主的环境中,气候季节性逐渐增强。其以树叶为主的饮食特性,可能帮助其在资源季节性变化的环境中生存。禄丰古猿的饮食可能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适应环境变化,这可能是其在晚中新世末期得以生存的原因之一。此外,传统观点认为厚牙釉质是为了适应硬质食物,但禄丰古猿与鲍氏傍人(Paranthropus boisei)的证据表明,厚牙釉质也可能是为了延长牙齿寿命,适应坚韧食物的磨损。

本研究首次将牙齿微痕纹理研究方法应用于中新世禄丰古猿的饮食研究中,为理解其对中新世末期环境的适应性饮食策略提供了直接证据。禄丰古猿是目前中国南方已知化石猿类中,唯一食用树叶的物种,为猿类对环境更多元的适应策略提供了参考。

本研究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ZD24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02025、42202004),泰山学者特殊津贴以及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palaeo.2025.112869



【作者:范窅彬 审核: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