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win必赢唯一官方网站刘艳菲副研究员、文化遗产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孔凡一在学术期刊《东南文化》发表了题为《周代鲁国棺椁装饰研究》的研究论文,对鲁国棺椁装饰的内容及发展演变进行了专门研究,比较了齐鲁两国棺椁装饰的异同,并探讨了鲁国棺椁装饰对周边夷人国家的影响。
棺椁装饰是周人丧葬礼仪的重要内容,历史文献对周人棺饰的种类和用途有详细记载,现代学者结合考古发现对棺椁装饰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考证。但总体而言,目前学界对周代棺椁装饰的研究以中原和楚地为主,对山东地区关注相对较少。鲁国是山东地区周代最具影响力的诸侯国之一,其棺椁装饰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色彩,体现了周人丧葬习俗的区域性发展特点,有必要进行专门研究。
目前考古发现的鲁国墓葬以曲阜鲁故城周墓最为典型,学界通常根据随葬品、葬俗等方面的差异将其分为甲、乙两组,认为墓主分别是夷人和周人。综合来看,两周时期鲁国乙组墓的棺椁装饰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褚、荒帷、翣、帷帐等棺椁外附加物,二是髹漆、包角、镶嵌或粘贴装饰品等棺椁的直接装饰(图1、2)。时代特征较强,大约从春战之际开始趋于复杂,尤其注重对棺椁的直接装饰,可能与春秋战国之际开始盛行的厚葬之风有关。甲组墓的棺椁装饰相对简单,但在一定时期也使用荒帷和翣,装饰品种类与乙组墓基本相同,体现了周人文化的深刻影响。

图1 鲁故城M2椁室(左)与M3椁室(右)主要棺椁装饰品出土位置
M2椁室:1.铜铃 2.角石串珠 3.鎏金铜泡 4.骨管 5.骨环
M3椁室:1.骨石串珠 2.玉环 3.玉带钩 4.绿松石片镶嵌银带钩 5.玉马 6.猿形银饰 7.鎏金铜泡

图2 鲁国各类棺椁装饰品举例
1、2.铜铃(M2:2、M48:41) 3、4:铜鱼(M49:6、M30:14) 5、6:蚌鱼(同号,M30:26) 7.铜环(M30:45) 8、9.铜饕餮头(M48:42、M30:34) 10.铜泡(M48:47) 11.铜细腰(M30:13) 12.蛤蜊壳(M48:45) 13.玉带钩(M3:9) 14、15:骨石串珠(M2:4、M52:114)
齐国腹地的棺椁装饰与鲁国有诸多相同之处,如均普遍使用荒帷、翣、髹漆;同时由于地域因素、自身文化变革等原因,齐国腹地的棺椁装饰品种类以及装饰棺内壁的做法又呈现出不同于鲁国的地域特点(图3)。齐国南部边邑以周家庄墓地为代表的地区,由于处于齐、鲁文化交汇地带以及历史原因,棺椁装饰深受鲁人影响,齐文化特点反而并不明显。山东地区夷人国家的棺椁装饰传统与鲁国具有明显区别,但也有薛、邿等国家可能受到鲁文化影响而使用鲁式的荒帷和翣等(图4)。

图3 女郎山M1P4主要棺椁装饰品出土位置
1.石璧 2.铜环 3.石璜 4.石管 5.骨珠

图4 薛故城M1椁室(左)与M3椁室(右)主要棺椁装饰品及其他蚌鱼、蚌贝、海贝出土位置
M1:1.蚌鱼 2.蚌贝、海贝 3.石戈(圆圈内表示可能为墓主随葬品或车马器装饰品的蚌鱼、蚌贝、海贝)
M3:1.蚌鱼 2.铜铃 3.条形石料
本研究从考古材料出发,充分结合历史文献,探讨了周代鲁国棺椁装饰的地域和时代特点,深化了对鲁国丧葬文化的认识。鲁国棺椁装饰的部分内容能够与历史文献对应,同时又存在诸多不符之处,反映出文献记载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需要研究者依据考古材料具体分析。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2&ZD248)、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4CKGO17)以及山东省社科青年项目(24DKGJ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刘艳菲 编辑:孙士美】